中医药在国外

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化的巨大成果。

中医药学传出国门,历史悠久,至少也有1000多年历史。最早传入东亚,东南亚,后沿“丝绸之路”传到中东、地中海国家。尤其是近年来,全世界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引进中医药学步伐加快,其发展已具如下显著特点:

一、中医药学的国际发展趋势增强。

过去国外医药学热多在民间,政府对中医药学有很多限制。进行中医药工作有很大的从商性,中医、针灸、中药不受法律保护,制约了中医药的国际性拓展。近些年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逐渐放宽了政策,使中医药合法化,一些国家还把针灸、中医药列入健康保险,从而有力促进和加强了中医药的国际性拓展。

二、中医药防病治病功能得到国际进一步承认。

过去,中医药不能进行从医活动,现在这种情况逐渐得到改善,有的国家已允许中医可设病房,能治急重病或作为预防措施,发挥了中医药应有的作用。

三、国外就地培养中医人才成为热门。

过去,国外学习中医药学的人,多是派到中国学习。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少国家自行建立了中医药学的培训基地,还将中医药学教育纳入该国正规教育或成人职业教育范围,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美国有7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主要参用中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四、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医药学的研究运用高新技术的成份显著增大,有的国家应用基因水平或分子生物学等高科技手段来改造某些天然中药取得进展,一些国家寻找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在本国的结合点,试图实现理论上与临床上的飞跃。

五、传统中医药学的诊治方法全面移植。

传统中医学热,是从针灸开始。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迅猛发展,现在世界使用针灸治病,已经发展到100多个国家。特别是近些年,世界许多疾病病谱发生变化,如免疫功能障碍疾病、环境污染疾病、肿瘤、药源性疾病等增加,现代化学药品治疗无力或某些药物治疗副作用与耐药性突出等,使天然药物或非药物的应用愈来愈得到世界性关注。

六、中药的生产、开发、销售进入新市场。

很多国家寻求在本国建立中药的种植、生产、开发、营销、科研基地,有的国家为减少中药的进口,把中药生产作为新的依靠产业加以发展。这种情况已对我国中药出口形成冲击。

从以上看出,中医药学在国外的发展出现了多方位发展动向,但由于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医药学的国际发展仍受诸多条件制约。

当前,随着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转向,以临床治疗为主的看病模式开始转向新的“临床治疗+预防+保健模式”。中医药以其独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有识之士的目光。

生命科学将在二十一世纪起主导作用。其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生物技术研究在西方迅速崛起,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需要认真研究中医药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才能使传统而古老的中药与现代科技体系更好地相互融合,促进自身发展。广西资源丰富,以绿(植物)、蓝(海洋),金(矿产)尤为特色,而前二者中蕴藏着广泛价值,它们的药用价值远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广西背靠大西南,具有非常丰富的中药资源,创建北海中药内港,对于开拓中医药创新局面,寻找新经济增长点,不失为一种可行途径,势将推动广西及西南中医药产业的国际拓展。

据资料,世界各国开发全新化合物,通常耗费几百万甚至上亿美元,周期10—20年,而中药资源丰富,开发新药成本较低廉,周期短,而且有规律可循,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国际药用植物及其制成品竞争趋于白热化,国际年成交额600亿美元以上。因此,在国际上对中医药技术和产品需求日旺之际,利用我国中医药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中医药产业结构,建立国际性中医药基地,积极参与中医药竞争,必将极大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外很多地区将生物医药做为支柱产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开发资金,除香港外,日本、台湾亦表示成为中草药科技岛。我国中医药产业规模小,效益低,GMP刚试行,如何在近期内顺应形势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与不足。但有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提高中医药的世界地位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

作者 hycca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