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跨入21世纪。全世界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回归自然的崇尚,使以天然植物药运用为特征的中医药,在加快走向世界的发展中独树一帜,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健康养生的最大主体保障。顺应当代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加快中医药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医”乃“天人合一”之产物。《黄帝内经》称其“歧黄”,华佗云其 “青囊”,三国唤其“杏林”,民间传其“悬壶”。也有称之为“汉医”、“传统医”、“国医”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中国,中医属于国粹。中医、中药科学自《神农本草经》初具雏形,至《本草纲目》直奔巅峰。无数中医中药先辈,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划时代大家,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共同铸就了这一旷世瑰宝。
中医学孕育于传统文化土壤,一直未从自然哲学母体中分化独立出来,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和传统文化烙印。一些经验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被近代实验科学相继淘汰,唯有中医学以其鲜明特色,在现代医学百花园中独树一帜,保持鲜活生命力,应谓科学史上的奇迹。
中医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和科学人文精神。“医乃仁术”乃高度概括。仁者爱人,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发掘和弘扬“医乃仁术”的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结合时代精神予以提高,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医药文化外延广阔、内涵深厚,传承与发展涉及到许多学科,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中医药队伍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历史业已证明,中医药是由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升华而成的自然科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整合。因此,使中医药文化伟大复兴,是我辈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更是我辈今天的当务之急。
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全球植物药年销售额达200多亿美元,且以年17%速度快速增长,其中,增长源主要来自欧美国家。至2003年,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医药企业进入中国。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医药消费市场和世界对中医药的增长需求,促使许多企业在通过中方战略伙伴销售其产品同时,开始建立开发中国传统天然中草药、保健品的战略制造与出口基地,对接国内国际中药物流“枢纽”,促进21世纪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势所趋。
中医之圣李时珍,集国药学之大成,著述《本草纲目》,明确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记载了60类1892种药物。广西中草药种类有4623种,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有70%来源于广西,加之大西南广袤的疆域,遍野的药材,浓郁的文化积淀,广西可谓得天独厚,别无选择。
以市场为向导、旅游为龙头、商业和加工业为核心、大农业为基础,文化、教育与科技为“软实力”推动的“中医生活化、中药产业化”方向,集展示交流、保健养生、加工、科研、贸易运输为一体的国际型健康旅游人才集散地与中药商贸大港。这势将对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发挥重大推动作用与深远影响。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方面的器物文化,社会制度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观念文化。从观念上讲,生态文化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生态文化还包括人类为了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保证这些手段顺利实施的战略、制度。
生态科学是由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系列新兴学科,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哲学等。生态科学提出的许多新概念、新规律、新理论,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矛盾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为人类建立起崭新的生态文化观念提供了知识基础。 生态学原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科学迅速发展成为与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群,特别是生态科学人文化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生态文化思潮。生态文化产生于20世纪,既有深刻的社会现实基础,又有悠久的思想渊源。